《安龍縣志》(1989~2012)審稿會召開
圖為《安龍縣志》(1989~2012)審稿會召開現場
亮點黔西南訊 7月12日,安龍縣召開《安龍縣志》(1989~2012)審稿會,聽取二輪縣志續(xù)修情況,對書稿進行評議,提出審查意見和建議,標志著安龍縣又一重大歷史文化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。安龍縣委書記錢正浩,縣委副書記、縣長冉隆斌,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黃朝文,黔西南州史志辦主任王淑芳等州縣領導及專家出席審稿會,縣委辦、財政局等編委會成員單位負責人及縣史志辦全體干部職工參加會議。
《安龍縣志》(1989~2012)是1992年出版《安龍縣志》的續(xù)修本,上限為1989年,下限到2012年底,記述范圍以2012年安龍縣所轄行政區(qū)5個鄉(xiāng)、10個鎮(zhèn)和2個街道為準,采用述、記、志、傳、圖、表、錄7種體裁形式,以志為主。全志共設21編90章368節(jié),因事設目,逐類歸并,比較系統地記錄和實事求是地反映了1989年至2012年全縣政治、經濟、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進程,充分展示了改革開放后城鄉(xiāng)的巨大變化。
審稿會由縣政府副縣長徐芝青主持。審稿會上,大家聽取了二輪縣志續(xù)修情況;與會人員本著認真負責的態(tài)度,圍繞《安龍縣志》(1989~2012)的編寫結構、內容、體例、編排等各方面展開討論,認真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,并就存在的問題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。大家認為,該志志稿體例、篇目設置、行文規(guī)范等基本符合志書體例要求,該志內容豐富,資料祥實,比較全面、客觀、真實、準確記述了改革開放以來全縣的發(fā)展變化進程和光輝歷程。
據了解,《安龍縣志》(1989~2012)編寫工作于2006年啟動,2010年起草修訂《安龍縣志》續(xù)修編目,2013年底完成120萬字的初稿,后根據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,數易其稿,至今年6月完成180萬字的送審稿,是黔西南州除興義市外率先編纂完成二輪縣志續(xù)修的縣。圖為圖為《安龍縣志》(1989~2012)審稿會現場。(楊 煜 攝影報道)
頻道推薦
共有0條評論